清明時節的健康飲食:重症醫生的溫馨提醒
清明節不僅是慎終追遠、祭祖掃墓的重要日子,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標誌著春季的正式到來。然而,此時節氣候多變,早晚溫差大,容易使人免疫力下降,進而引發各種疾病。因此,在清明時節,除了追思先人,更要注意飲食、保暖、運動及心情的調適,以維護自身健康。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特別在臉書粉專發文,提醒民眾在清明時節應注意飲食,並點名應盡量避免的兩類食物,受到廣泛關注。
清明飲食宜忌:守護健康的關鍵
- 避免生冷食物,呵護腸胃
清明時節,氣溫乍暖還寒,人體陽氣漸長,但體內仍可能殘留冬季的寒氣。此時若食用過多生冷食物,如生魚片、冰品、涼拌菜等,容易損傷脾胃陽氣,導致消化不良、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。特別是對於年長者、孩童以及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群,更應避免食用生冷食物,以免加重身體負擔。建議選擇溫熱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粥品、湯麵、燉菜等,以呵護腸胃健康。
- 減少辛辣刺激,維持體內平衡
除了生冷食物,辛辣刺激的食物,如麻辣鍋、燒烤、辣椒等,也應盡量避免。這些食物容易刺激腸胃黏膜,導致胃酸分泌過多,引起胃痛、胃脹等不適。此外,辛辣食物還可能加重體內濕熱,誘發皮膚問題,如痘痘、濕疹等。在清明時節,應選擇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魚肉等,以維持體內平衡,預防疾病的發生。
- 多吃時令蔬果,補充營養
清明時節,是許多時令蔬果盛產的季節。例如,紅薯、蘿蔔、芋頭、山藥等根莖類蔬菜,富含膳食纖維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,增強免疫力。此外,草莓、櫻桃等水果也正值當季,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,有助於抵抗自由基的侵害,延緩衰老。建議民眾多選擇當季盛產的蔬果,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,增強抵抗力。
清明時節的養生之道:全方位的健康呵護
除了飲食方面需要注意,清明時節的養生還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注意保暖: 春季氣候多變,早晚溫差大,應注意適時增減衣物,避免著涼。特別是年長者、孩童以及體弱多病者,更應注意保暖,以預防感冒、咳嗽等呼吸道疾病。
- 適度運動: 春季是運動的好時節,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增強免疫力。建議選擇戶外運動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等,以呼吸新鮮空氣,舒緩身心。
- 保持心情愉悅: 清明時節,人們容易因祭祖掃墓而產生感傷情緒。應學會調適心情,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。可以通過聽音樂、閱讀、與朋友聊天等方式,舒緩壓力,保持心情愉悅。
清明時節,是慎終追遠、祭祖掃墓的重要日子,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時節。透過注意飲食、保暖、運動及心情的調適,我們可以維護自身健康,平安度過這個特殊的節日。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的提醒,無疑為我們敲響了健康的警鐘。讓我們從飲食做起,呵護腸胃,增強免疫力,以健康的體魄迎接美好的春天。未來的健康生活,需要我們從每一個細節做起,才能擁有更加健康、幸福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