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江水供港60周年:感恩與傳承
今年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,這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點,更是一段深厚情誼的見證。六十年來,東江水跨越山河,滋養著香港這片土地,成為香港市民生活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。在慶祝這一重要里程碑的同時,我們更應飲水思源,感恩東江水沿岸人民的付出與犧牲,並思考如何更好地守護這份珍貴的水資源,讓這份情誼能夠世代相傳。
守護之水:遷村的奉獻與犧牲
東江水能夠保持優質,背後是無數人的默默付出,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改變。為了確保東江水的水質,水源地居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,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遷村。例如,為了保護東江源頭的萬綠湖,河源市有389個村莊的居民選擇搬遷,告別世代居住的土地,這是一個令人動容的決定。原村民們為了香港同胞能夠喝上乾淨的水,毅然離開家園,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。即使搬遷後,許多原村民依然心繫水源地,選擇回到山上擔任護林員或應急管理員,繼續守護東江水的源頭。他們防止偷採、偷捕,並時刻警惕污染水源的行為,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責任。一位年近60歲的原村民何洪先便是其中一例,他的故事令人感動。
穩定的生命線:供港的量與質
東江水供港60年來,累計供水總量已超過300億立方米,佔香港淡水需求總量的80%,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,也是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。東江水不僅保證了供港水量,更重要的是保證了供港水質。作為香港及東江下游居民的水源地,萬綠湖的水質始終保持在國家地表水一類標準,這與沿岸地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密不可分。為了確保供港水質,相關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實施了嚴格的水源保護政策,例如限制工業發展、加強環境監測、以及推廣生態農業等。這些措施有效地保護了東江水的水源,確保了香港市民能夠喝上安全、乾淨的飲用水。
文化與感恩:飲水思源的傳承
為了紀念東江水供港60周年,香港舉辦了一系列活動,旨在讓市民了解東江水供港的歷史,感恩內地同胞的付出。「舞動水滴展」在添馬公園展出,核心展品《舞動的水滴》是全球最大的水滴藝術裝置,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觀。這些活動不僅讓市民更加了解東江水的重要性,也培養了市民的親水文化,營造了社會感恩的氛圍。飲水思源,知恩圖報,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在享受東江水帶來便利的同時,我們更應該銘記沿岸人民的付出,並將這份感恩之情傳承下去,讓更多的人了解東江水供港的歷史,珍惜來之不易的水資源。
東江水供港60年,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,它不僅代表著香港與內地之間深厚的情誼,也體現了沿岸人民的奉獻與犧牲。展望未來,我們應該更加重視東江水的保護工作,加強水源地的生態建設,確保東江水能夠持續地滋養香港,讓這份情誼能夠世代相傳。同時,我們也應該加強對年輕一代的教育,讓他們了解東江水供港的歷史,培養他們珍惜水資源的意識,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生命之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