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炳強痛批:某些人操弄議題,挑撥反政府情緒;點名蕭若元、鍾劍華分化陣營

鄧炳強點名批評:軟對抗下的分化與煽動

近年來,香港社會的政治氛圍日益複雜,各種議題紛紛擾擾,牽動著市民的情緒。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近期公開表示,香港仍然面臨國家安全風險,其中一種主要的威脅是「軟對抗」。他指出,有人利用看似與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,試圖分化社會,煽動市民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憎恨。鄧炳強更點名批評了蕭若元、鍾劍華以及Facebook專頁「教育刺針」等,指他們以不同方式進行分化和煽動。

「軟對抗」的本質與表現

鄧炳強所指的「軟對抗」,是指一些人士利用各種社會議題,例如教育、民生等,來散播對政府的不滿,從而達到削弱政府管治權威的目的。這種行為的隱蔽性較高,往往不易察覺,但其潛在的危害卻不容忽視。這些「軟對抗」的手法包括:

  • 議題炒作與情緒煽動: 利用社會上的一些熱點事件,例如近期某中學學生在內地交流活動中不幸身亡的事件,進行誇大或失實的報導,煽動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滿。
  • 資訊扭曲與價值觀灌輸: 透過網絡平台、社交媒體等渠道,散播扭曲的資訊,灌輸特定的價值觀,影響市民的判斷和思考。
  • 歷史虛無主義: 透過篡改歷史、否定民族文化等方式,動搖市民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。

被點名人士與機構的角色

鄧炳強在公開場合點名批評了一些人士和機構,認為他們在「軟對抗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:

  • 蕭若元、鍾劍華: 這兩位都是香港知名的時事評論員,經常在網絡平台和媒體上發表評論。鄧炳強指他們以「同樣方式進行分化」,即透過評論時事,散播對政府的不滿。
  • 「教育刺針」: 這是一個Facebook專頁,經常關注香港的教育議題。鄧炳強批評該專頁散播謠言,分化社會。其中一個例子是,該專頁曾就2020年文憑試歷史科的一道題目(涉及日本侵華)提出質疑,被指是煽動對政府的不滿。該專頁創辦人楊穎宇也遭點名批評,指其藉學生赴內地交流身亡事件進行挑撥。

「軟對抗」對香港社會的影響

「軟對抗」對香港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:

  • 社會撕裂: 「軟對抗」透過炒作議題、煽動情緒,加劇了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對立和衝突,導致社會撕裂。
  • 管治困難: 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加,政府的政策難以推行,管治變得更加困難。
  • 國家安全風險: 「軟對抗」削弱了市民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,增加了國家安全風險。

面對「軟對抗」的威脅,香港社會需要保持警惕。政府應該加強對「軟對抗」的監測和應對,及時澄清謠言,制止煽動行為。市民則應該保持理性思考,不輕信謠言,不被煽動,共同維護香港的社會穩定和繁榮。此外,加強國民教育,提升市民的國家認同感,也是應對「軟對抗」的重要途徑。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,才能有效應對「軟對抗」的威脅,確保香港的長治久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