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特首梁振英妻贊助組織被追工程費 梁唐青儀一方需賠逾6.3萬元

前特首梁振英夫人梁唐青儀贊助的慈善機構「齊惜福」近期捲入一宗工程費用糾紛,引發社會關注。這起事件不僅關乎一筆金額不小的工程費用,更牽涉到慈善機構的運作和公眾形象。本文將深入探討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,分析其中涉及的各方觀點,並探討此事件可能帶來的影響。

工程費爭議始末

「齊惜福」是由前特首梁振英的妻子梁唐青儀發起及贊助的慈善機構,以減少浪費、幫助弱勢社群為宗旨。然而,該機構近日卻與一間建築公司就工程費用問題對簿公堂。建築公司指稱「齊惜福」拖欠工程費用約21.7萬港元,因此入稟法院追討。

另一方面,梁唐青儀代表「齊惜福」提出反申索,聲稱該建築公司並未按合約完成工程,導致機構蒙受超過200萬港元的損失。梁唐青儀更親自出庭作證,指出申索方拒絕提供完工證明,並質疑對方提供的圖則「不知所謂」,導致工程無法順利進行和持續拖延。

各方觀點與爭議焦點

在這場工程費爭議中,雙方各執一詞,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工程是否已完工: 建築公司聲稱已完成工程,但「齊惜福」方則認為工程存在缺陷,未達到合約要求。梁唐青儀一方表示,由於工程未完工,因此無需支付尾款。
  • 完工證明的提供: 「齊惜福」一方指責建築公司拒絕提供完工證明,導致他們無法驗收工程並繼續後續工作。而建築公司可能認為已完成大部分工作,並已多次催討欠款。
  • 圖則的清晰度與可行性: 梁唐青儀在庭上直言建築公司提供的圖則不清晰,甚至「不知所謂」,質疑其專業性,認為這是導致工程延誤和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。
  • 反申索的合理性: 「齊惜福」不僅拒絕支付尾款,還提出高達22.5萬港元的反申索,理由是工程未完成導致其損失。這部分申索是否合理,將取決於法院的判斷。

事件的影響與反思

這起工程費爭議無疑對「齊惜福」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。作為一個慈善機構,其財務管理和運營透明度備受關注。公眾可能會質疑,為何一個由前特首夫人贊助的機構會陷入這樣的財務糾紛。

此外,這起事件也引發人們對於慈善機構與商業公司合作的思考。在進行工程項目時,慈善機構應如何確保自身的權益,避免出現類似的糾紛?一份清晰、詳細的合約,以及嚴格的項目監管,顯得尤為重要。

最終,法院裁定梁唐青儀一方需賠償逾6.3萬港元。這意味著法院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建築公司的部分申索,但也可能考慮到工程中存在一些問題,因此並未全額支持其追討的款項。

總而言之,「齊惜福」的工程費爭議不僅是一宗商業糾紛,更是一面鏡子,反映出慈善機構在運營管理和項目合作中可能面臨的挑戰。希望這起事件能夠引發各界對於慈善機構運作的更深層次思考,促使相關機構更加注重透明度和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изм,以更好地服務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