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美高官疑泄密:特朗普力撐,自稱不知Signal」

美國高官「Signal門」持續發酵:特朗普否認知情並稱之為政治迫害

近期,美國一宗高官疑似洩密的事件持續引發關注,焦點集中在一個名為「Signal」的加密通訊應用程式上。據報導,美國高官的通訊群組中,可能洩露了敏感資訊,甚至意外將媒體總編輯拉入群組,引發軒然大波。面對質疑,前總統特朗普堅稱自己對「Signal」一無所知,並將事件定性為一場「政治迫害」。

「Signal門」事件始末

這起事件的核心在於美國國家安全高層官員使用加密通訊軟體Signal進行討論。據報導,在一個Signal群組中,可能涉及討論了也門軍事打擊計劃等敏感內容。更令人震驚的是,《大西洋月刊》總編輯戈德堡意外被拉入該群組,隨後他公開了全部群聊內容,使得事件迅速升級為公共事件。

事件曝光後,輿論譁然,各界紛紛質疑政府高官使用未經嚴格安全審查的通訊軟體,以及是否存在洩露國家機密的風險。儘管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強調正在調查此事,但事件的影響仍在持續擴大。

特朗普的回應與爭議

面對媒體的追問,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(NBC)採訪時表示,他完全不知道「Signal」是什麼。他還表示,沒有計劃解僱任何涉及洩密事件的人員。此外,特朗普還將媒體對此事的報導形容為「政治迫害」,指責媒體誇大事件,並聲稱 Signal 軟體本身存在缺陷。

特朗普的回應引發了更多爭議。一方面,作為前總統,聲稱對一款被廣泛使用的加密通訊軟體一無所知,令人難以置信。另一方面,將事件歸咎於「政治迫害」和軟體缺陷,也被認為是試圖轉移焦點,迴避責任。

事件的影響與反思

「Signal門」事件不僅引發了對美國政府資訊安全的擔憂,也暴露了高層官員在使用通訊工具方面的疏忽。此事提醒各國政府,在數位時代,資訊安全至關重要,必須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護機制,加強對高層官員的資訊安全教育,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。

此外,事件也引發了關於媒體倫理的討論。雖然《大西洋月刊》總編輯戈德堡公開群聊內容,旨在揭露事件真相,但也引發了關於媒體是否應該公開未經授權獲取的資訊的爭議。

總而言之,「Signal門」事件是一起涉及資訊安全、政治鬥爭和媒體倫理的複雜事件。無論真相如何,此事都值得各方深入反思,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。